进入大学前,很多同学要么对专业一无所知、糊里糊涂地填了专业志愿,要么虽然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分数所限,被不理想的专业录取了。或者自己本身高考分数不够高,被志愿院校进行了“专业调剂”,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3+证书考生而言,在证书的限制下可选专业就更少了,被录取后是否能转专业成了填志愿前的一个热议话题。3+证书考生可以转专业:但不同学校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具体情况还是要咨询各自的学校。例如部分民办院校在开学当天可直接申请转专业,而公办院校则需要一定条件。近日,深职院公布2022年转专业学生名单,一起来看看该校的转专业要求吧。
134名学生公示网址:http://www.szpt.edu.cn/info/1096/12375.htm
转专业是指由统一招生录取的专业转入其他专业的学籍变动的行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2.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在本专业就读,需要疾病救济的;3.确有专业特长,转专业后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5.各类教学改革需要(如大类招生分流,创新班选拔等);新生转专业:每学年第一个学期的第16-17周内接受新生的转专业申请。高年级转入低年级:每学年第二个学期第16-17周内接受高年级转入低年级的转专业申请。学生在申报期内填写转专业申请表,可以填写1-2个备选专业,以便在主专业没有名额时调剂到备选的专业。转出学院审核学生的转出原因和资格后,由转入学院审核转入条件和资格,并对因病和专业特长转专业学生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真实性审查。因疾病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仅限于转入分数相近的专业,同时需出具三甲医院的医学诊断证明。对于新生转专业和高年级转入低年级专业的申请,由教务处对通过初审的申请材料组织复审。对因病申请转专业的学生由学校组织复查。对因专业特长申请转专业的学生,由转入学院进行考核或测试;相关学院须成立考核机构,确定笔试试题或面试考核方案,组织实施考核与测试,集体评定并将相关材料归档,确保操作程序公开、公正。通过复审的申请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并做出是否同意的结论,并在校园网进行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间由学校纪检部门专责受理实名举报和申诉。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学校在下学期初予以办理转专业,同时签署公文上报省厅在学信网予以变更。1.招生时已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含定向生、国防生、艺术类、体育类等专业学生;3.已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学时)的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学生;6.在校期间凡是受过校级处分或有二分之一及以上的课程不及格;7.未经全国统一高考招收的特殊录取类型学生不能转到统招专业,如免试生、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港澳台单独招生等。转专业工作涉及的各环节,凡是有虚假材料、伪证和违规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依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行政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追究直接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有相关违规行为的学生,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转专业资格,并依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处分,并载录诚信档案。新疆、西藏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转专业条件和范围。对突发事件及其他特殊情况,经初审、复审后交学校做专题研究。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转专业管理办法》(深职院〔2015〕41号)同时废止。
总体来说大学转专业主要分为四种形式:
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尤其是广东的部分民办专科院校,只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一般开学报到前电话联系学校提出申请,或报道当天申请),学校审查通过就可以,但可能会适当控制转专业的人数,和热门专业的人数。所以,考生的证书如果无法报某专业,可以尝试在填志愿之前可以先咨询院校的转专业政策,再确定是否填报。
如果是开学一段时间后提出转专业,有一些学校对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挂科,或者成绩排名在多少名以内等。这些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如果你们真的有转专业的决心的话,达到这些要求是比较简单的。
有些学校会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很好的成绩(本专业需要达到一定的名次和绩点),还会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严格限制热门专业的人数,在转专业前需要通过学校的专业考试,所以在这些学校,成功转专业的都是学霸。
当然,也有些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的。至于什么样才叫“原则上”,具体可以咨询就读院校老师。
这些情况可能申请不了转专业
(1)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不得转入统招专业;
(2)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录取的学生不得转专业;
(3)各类委培、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转专业者;
(4)艺术类、体育类专业;
(5)一些稀有专业,如小语种专业等;
(6)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中职应往届毕业生,原则上不得转专业。
大一新生,一年的时间对所学专业不一定能有全面的认识,许多学习都还只是在初级阶段,这时候很难对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做出定论。而且,同学们在转专业前后基本上都面临着相似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并不能过度期望通过转专业来改变现状,而要学会心平气和地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
此外,一味看就业率来决定转专业的做法也应慎重,因为今天的热门行业几年后未必如此,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热爱所学专业并努力学好。 如果实在想转专业,也要选择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把握性大一些,学起来也会比较容易一些。